|
中方打出“稀土牌” 10月9日,中国商务部宣布扩大稀土及相关技术、设备出口管制,将管制范围扩大到12种中重稀土,并首次明确境外企业若其产品含有中国稀土成分,出口也需中方许可。 这一被专家形容为“精准打击”的措施直击美国软肋。全球高达90%的精炼稀土产能来自中国,稀土更是战斗机、导弹、芯片等关键产业不可或缺的原料。中国人民大学研究员李庆四表示,完全赞同这一做法,认为中方至今才反击已相当宽容。 美方关税威胁再升级 面对中方的反击,特朗普于10月10日宣布,拟从11月1日起对所有中国输美商品加征100%的额外关税,并对关键软件实施出口管制。他一度对“川习会”扬言喊卡,但随后改口并未取消。 港媒分析指出,特朗普一边说要访华,一边对陆企制裁加码、技术封锁紧逼,想“边打边谈”压迫大陆让步。但李庆四认为,这一威胁并不具实质威慑力,因为“如今大陆越来越不需要仰赖美国”。 元首会晤前景不乐观 对于预计10月底在韩国APEC峰会期间举办的“川习会”,分析人士坦言会晤效果恐怕有限。李庆四指出,此次会晤更多是走个体面过场,但实则没有任何政策上的真正变化。 “双方该表达的都表达过了,该妥协的也已安排,再妥协的空间很小。”观察点可能涉及第三地议题,如特朗普承诺反对台独,或调整美日关系策略与大陆进行协商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