查看: 323|回复: 8

【科普】为什么从美国飞中国的航班,要“北上绕半圈”飞行?

[复制链接]

117

主题

508

回帖

2311

积分

金牌会员

积分
2311
发表于 5 天前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本帖最后由 WillyRong荣伟 于 2025-10-30 10:16 编辑

人们常说:读万卷书,不如行万里路。
有时候,还真得行万里路,才能发现那些藏在天际线上的知识点。

20251026日下午,我从亚特兰大登上美联航AA1225,先飞洛杉矶,再转乘厦门航空MF830前往厦门,最后搭乘MF8431,于1028日下午4:50抵达成都天府机场——一座现代、美丽、国际化的新机场,值得点个赞!

坐长途飞机的人都有同感:前排座椅背后的屏幕会显示航班信息和实时航线图,让你知道飞机正飞到哪里。那天,我盯着小屏幕看,越看越好奇——从洛杉矶飞厦门的航线并不是笔直穿越太平洋,而是一路向北,越过阿拉斯加、白令海峡,再折向南到厦门。

百思不得其解,我就向厦航MF830的一位空少请教。

厦航的乘务员个个精神干练、男帅女靓!那位小哥笑着说:

一般航线会尽量靠陆地或大陆架飞行。要是中途出紧急状况,飞机得尽快找到备用机场降落。大洋中间全是海水,真出事可没地方落。

听完这番话,我当场醍醐灌顶——原来多飞一点路,很多时候是为安全着想,并不是随便绕远。

不过,下了飞机,我的好奇心又驱使我进一步思考:

像洛杉矶飞香港、飞马尼拉的航班,也都得绕北吗?

从美国本土飞夏威夷不也是横跨太平洋?中间没地方降落,那是怎么处理的?

从中国飞智利、阿根廷这种“地球另一边”的超长航班,路线又是如何规划的?

带着这些问题,我开启了ChatGPT的询问。

它的解释把所有碎片拼在了一起,既科学又合情合理:

看起来绕远的,往往是球面上的最短路(大圆航线)
地球是圆的,平面地图会把球面上的大圆航线投影成弧线。洛杉矶到厦门沿北部经过,反而是更省距离的一条路。

安全因素让航线尽量靠近陆地或大陆架
沿阿拉斯加/白令海峡飞行,沿途有备用机场(阿拉斯加、俄远东、日本等),一旦紧急情况可以及时降落。这比“画直线” 更重要。

政治/空域限制会改变具体走向
自俄乌冲突后,美国联合西方国家对俄罗斯实行经济制裁,俄方反制美国,美国航司被禁止飞越俄领空。

相比之下,中国航司飞同样的航线不需要绕开俄领空,就能少飞大约两个多小时,节省几十吨航空燃油,自然票价更便宜。

这也导致美国航司在中美航线上竞争力下降,甚至减少或停飞一些航班。近期,美国甚至要求中方航司不要飞越俄领空,以示“公平竞争”。

为什么有的航班可以“直接跨海”?——ETOPS认证
像洛杉矶飞夏威夷、东京飞檀香山这样的航班,使用的是通过**远洋飞行认证(ETOPS)**的飞机。

即使遇到单引擎故障,也能坚持飞两三个小时,足以到达最近的岛屿机场或折返,所以安全可控。

超长航线的另一路径——极地航线
从中国飞智利、阿根廷等远端目的地,常走“极地航线”——从北极上空抄近道。听起来像探险,但实际上这是节省时间和燃料的最优选择。

ChatGPT最后总结得一句话很贴切:

飞机航线从来不是画出来的,而是算出来的。飞行员看似绕远,其实每一公里都在精算安全与效率的平衡。

看完这些解释,我的疑惑彻底消散。原来那条在太平洋上弯弯曲曲的航迹,既遵循地球的弧度,也顾及安全与政治现实——不是迷路的痕迹,而是智慧的路线。

展望未来,人类正在研发能在一小时内环绕地球的超超音速客机。

到那时,就不必再“北上绕半圈”,而是点对点直飞全球。

想象一下——从亚特兰大上飞机,30分钟后就抵达成都天府机场!

当然,前提是——你得好好活,活得够久,才能等到那一天啊!😉

XMN_01.jpg
XMN_02.jpg
XMN_03.jpg
XMN_04.jpg
XMN_05.jpg
XMN_06.jpg
XMN_07.jpg
XMN_07.jpg
上面是Chat GPT画的示意图
XMN_08.jpg
XMN_09.jpg
XMN_10.jpg
👆上面三张照片,从上到下,依次是1026日下午在亚特兰大机场T13 登机口,然后到洛杉矶机场,1028日上午七点到厦门机场海关。准备下午1点半飞成都。
XMN_11.jpg
XMN_12.jpg
XMN_13.jpg
XMN_14.jpg
XMN_15.jpg
XMN_16.jpg
XMN_17.jpg
🌸谢天谢地,平安落地。🌸
一路远行,车马劳顿,风土人情,精彩纷呈。
增长阅历,收获满满,行万里路,方得真谛。
(全文完)
本文作者:亚特兰大资深房地产经纪,著名亚城新闻媒体撰稿人WillyRong
willy.rong518@gmail.com
(404) 849-2767 | 微信ID:WillyRong

117

主题

508

回帖

2311

积分

金牌会员

积分
2311
 楼主| 发表于 3 天前 | 显示全部楼层
本帖最后由 WillyRong荣伟 于 2025-11-1 09:29 编辑

【有人跟帖道】大多数平面地图(如下),都是以格林威治(0经度)为中线(按左右来看的中线),图的左右边缘则是东经180°(也是西经180°)。

所以地图靠左边的地方,可能就在地图靠右边某地方东边100里,但在地图却表的是左西右东。(你说的洛杉矶-厦门也一个道理。)

用拓扑学的语言,就是看下面的平面地图时,要把动图的左右两个边缘粘合起来(东经180° = 西经180°)形成一个筒状,然后再把地图的上边收缩成一个点(北极),同时把地图的下边也收缩成一个点(南极)。这就是个球面(地球表面)了。

【Willy 道谢】
感谢你的细致讲解和耐心说明!还特意配上了世界球面展开图,真是用心!

你用拓扑学的角度来解释地图的投影关系,让我一下子明白了其中的原理。看来我之前真是“只见平面,不见球面”了 😊。

能从你的分析里学到这么多,受益匪浅——真不愧是有深厚理工背景的高手,让我收获满满!👏
XMN_22.jpg

117

主题

508

回帖

2311

积分

金牌会员

积分
2311
 楼主| 发表于 4 天前 | 显示全部楼层
【有读者说】上面这张示意图 “这种平面地图,已经变形,不能准确显示地球上两点的真实距离了。”

【Willy 回】不光你说的上面那张示意图的平面投影已产生变形,无法准确反映地球上两点的真实位置和距离。

而且上面这张图中“厦门”和“洛杉矶”的位置标注颠倒了——按上北下南、左西右东的原则,“厦门”应在左侧,“洛杉矶”应在右侧。两处文字应对调后再绘制,因此在文章中,我没有采用该图。

我确实询问过厦航MF830的一位空少,他解释说,这套航线图显示系统是随飞机从波音公司购买的配置软件,厦航无法自行修改。
XMN_04.jpg
XMN_21.jpg

117

主题

508

回帖

2311

积分

金牌会员

积分
2311
 楼主| 发表于 5 天前 | 显示全部楼层

【有朋友问】平安到达!你怎么还带口罩?是坐飞机可能有感染吗?

【Willy 回复】在飞机这种人多、空间密闭、空气流通不畅的环境里,戴口罩总归稳妥些。

我注意到机场和飞机上,还有不少人也戴着口罩。

到厦门过海关时,我看到女海关也戴着口罩,就笑着说:“咱俩都戴口罩,有默契阿!”她也笑了。

其实这就是个人习惯,我肺活量大,不怕闷,戴着反而更安心。😀

153

主题

259

回帖

2593

积分

金牌会员

积分
2593
发表于 5 天前 来自手机 | 显示全部楼层
为啥戴口罩?

117

主题

508

回帖

2311

积分

金牌会员

积分
2311
 楼主| 发表于 5 天前 | 显示全部楼层
呵呵,这篇科普文章上了新未名空间“今日十大热门话题”的版面,谢谢推荐。😀

【科普】为什么从美国飞中国的航班,要“北上绕半圈”飞行?
https://newmitbbs.com/viewtopic.php?f=25&t=901323
XMN_19.jpg

117

主题

508

回帖

2311

积分

金牌会员

积分
2311
 楼主| 发表于 5 天前 | 显示全部楼层
       
【有人说】@亚城地产联盟WillyRong, 呵呵,球面三角的很好的演习实例。

女儿读高中时被一个球面三角问题卡过,搞通之后,对大脑建立抽象空间位置图像和逻辑推理能力的大有益处。😀

【Willy 回复】您说得太对了!球面三角真是个绝妙的例子,能把抽象数学和现实世界联系起来。感谢分享,受教了!👍

117

主题

508

回帖

2311

积分

金牌会员

积分
2311
 楼主| 发表于 5 天前 | 显示全部楼层
本悄悄话来自 千金小金2334 于 2025-10-14 11:21:39:

您好,拜读了您博客的文章,觉得内容生动又富有启发性。若能有机会与您交流学习,将十分荣幸。👍

【Willy回复】

谢谢您的留言!很高兴您喜欢我的文章,也欢迎常来交流,我们一起学习、一起成长!😀

117

主题

508

回帖

2311

积分

金牌会员

积分
2311
 楼主| 发表于 5 天前 | 显示全部楼层
👆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(FAA)10/26周日表示,由于南加州一个空中交通管制中心的人手不足,一些飞往洛杉矶国际机场的航班被暂停。

我是10/26 周日从洛杉矶飞出的国际航班,厦门MF 8431,我很走运,没有被延误。😀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Archiver|手机版|小黑屋|bbs.uscity365.com

GMT-5, 2025-11-4 19:30 , Processed in 0.067833 second(s), 23 queries 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5

© 2001-2025 Discuz! Team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