查看: 11|回复: 0

若敏:追北极熊之旅6:遇白鲸,寻北极熊

[复制链接]

94

主题

6

回帖

551

积分

高级会员

积分
551
发表于 昨天 22:34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

《追北极熊之旅6:与白鲸互动、寻北极熊》
若敏
2025年8月10日 晴
清晨五点半,我在地毯上铺开一片小小的瑜伽天地。北极熊的出没传说,让晨间漫步成了奢望;然而在吐纳与拉伸之间,却收获了意外的宁静。筋骨舒展如潮水退去又涨满,神情自若,渐渐明亮。

民宿慢慢苏醒。六点,导游夫妇在厨房跳起默契的“双人舞”,锅铲声里飘着早餐的香气。这几日,看他们并肩忙碌、配合无间,真切地感受到“夫妻同心,其利断金”。我与早起的小宁清洗黄瓜、西红柿,切薄薄的苹果片,像准备一场仪式。无论何时,都要好好地爱自己。

八点整出发。女主人开车送我们到码头——今天上午要乘冲锋艇前往哈德逊湾,寻找北极熊,也再次与白鲸亲密相遇。

导游驾驶冲锋艇,划破海湾的寂静。寒风刺骨,我们裹紧外套,在飞溅的浪花中搜寻两岸的白色身影。

导游减速,七双眼睛睁得大大的,不放过任何疑点。可惜驶出很远,往返两岸,仍不见北极熊踪迹。夏季的北极熊怕热,早已进入“能量节约模式”,隐匿在避风又不晒的岩石间。有些相遇,终需缘分加持。

寻觅一小时未果,导游调转方向,提议重返内湾与白鲸相会。

果然,一入湾内,成群的白鲸便如欢愉的精灵般围拢而来。

导游升起无人机,屏幕中,一道道雪白的身影在蓝灰水面上翻腾、追逐,水花如碎玉四溅。尤其那些灰色的小鲸,紧贴母鲸身侧嬉戏游弋,画面温柔得令人心醉。

七八月间,约有三千五百头白鲸活跃在丘吉尔河口。它们不像蓝鲸般跃出水面,也不似虎鲸那样张扬,只是偶尔浮起雪白的背脊,短暂呼吸。



即便如此,能在如此近的距离感受这些“海洋歌者”的存在,已足以让人心潮澎湃。

白鲸是最爱“唱歌”的鲸类,被称为“海中金丝雀”。它们依靠复杂的声呐系统导航、交流,词句丰富,音调多变。视力微弱的它们,若失去声呐,几乎如同失明。此刻,它们追随着我们的艇,仿佛在进行一场夏日的共舞。

我问导游,为什么哈德逊湾的白鲸总喜欢“跟船”?他笑着说原因很多。回程后我查了资料,果然如此——

1. 好奇天性:白鲸爱社交、喜探索,对船的声音与尾流格外感兴趣;

2. 声音吸引:马达声频率接近它们的声呐,可能误以为“同类在呼唤”;

3. 泡泡效应:螺旋桨搅动水流,气泡与漩涡像“水下按摩”,帮助换皮;

4. 季节因素:夏季河口温暖、船多、鲸多,互动频繁;

5. 行为传承:它们早已习惯人类,“跟船”成了代际相传的习性。

无人机镜头下,人与鲸共舞的画面震撼而纯净——那是哈德逊湾独有的夏日诗篇。

十点,回到码头。女主人的父亲与导游配合,将冲锋艇缓缓拖上岸。

阳光洒在车与船的金属上,如古老渔猎仪式的延续。随后,女主人开车送我们回到小镇中心。
【丘吉尔小镇素描】
丘吉尔镇实在不大,主街Kelsey Boulevard 的得名于亨利·凯尔西(Henry Kelsey) 。17世纪末从哈德逊湾深入加拿大西部内陆的英国探险家。他是第一个从哈德逊湾深入加拿大西部内陆的欧洲人。他在1690年代探索曼尼托巴草原,与原住民建立早期贸易。如今,这条街默默铭记着这位开拓者的足迹。

全镇走完不过二十分钟。超市、邮局、车站、油站、银行……所有设施仅此一家。街上人车稀落,略带荒凉。房屋整齐,墙上多绘着北极熊、白鲸与极光的壁画,为小镇涂上一抹白鲸和北极熊之都独有的浪漫。

女主人说起一桩旧事:有回他们两人在街头散步,竟被一只北极熊悄悄尾随,幸得邻居驾车鸣笛提醒,才惊险脱身。如今镇上有“驱熊车”日夜巡逻,一旦发现熊踪,立即通报“北极熊监狱”设陷捕捉。
在这里,人人都需牢记遇熊守则:
· 保持冷静,与队伍在一起;
· 面朝熊,缓慢后退,绝不奔跑;
· 不装死,尽快躲入建筑或车内;
· 报警电话:204-675-2327。
街头随处可见警示牌,所有房门、车门一律不锁——只为在危急时刻,为人留一扇生门。

小敏有些着急:“来两天了,连熊毛都没见!”她还向德国同事夸下海口:“拍到真熊才算数!”海东也在祈祷:“看到一只也行!”

漫步街头,我们遇见一艘来自德国的游轮游客。小敏(德国)和小宁(瑞士)立刻用德语聊得热火朝天。翻译给我们听时,才知这些游客大多乘苔原车看到了北极熊——有人见八只,有人只遇一只,全凭运气。顿时,我们对明天的苔原车之旅充满期待。
【车站、展馆与熊之秘】
丘吉尔镇商业不多,几家旅馆和民宿,加上一座大超市,支撑着整个小镇。每日往返温尼伯的航班仅一趟,机票稀缺又昂贵;若坐火车,则需 44 小时以上,有可能买不到卧铺票。

我们信步走向火车站——它同时也是小镇的博物馆。建于1929年,白墙灰顶,塔楼独具一格,融合“女王安妮复兴”风格。它见证着北方铁路的延伸与丘吉尔的诞生,至今仍是VIA铁路的终点,并被列为联邦遗产建筑。

车站一楼设有 Parks Canada 的接待中心与展览,展示丘吉尔地区的自然与人文故事:

• 早期欧洲殖民与毛皮贸易史(Hudson’s Bay Company 交易品、火绳枪、毛皮仿制品等)
• 原住民文化与考古遗迹(因纽特、Dorset、Thule 文化等)

• 北极熊与白鲸生态影像展示

• 铁路与港口发展史档案

展览免费开放,但只有火车到站日(周二、四、六)才有工作人员值守。离开前,我们买了几张北极熊明信片作纪念。
【北极熊之家(PBI House)】
随后,我们参观了 Polar Bears International House(PBI)——一个集科研、教育与保护于一体的北极熊中心。

讲解员是一位笑容明朗、气质温柔的加拿大女孩。她告诉我们:

北极熊(Ursus maritimus)最爱吃的是海豹的脂肪层(blubber),那是它们在极地的“燃料”。一只成年环斑海豹的脂肪可让北极熊维持数日甚至一周。它们常吃脂肪,剩下的肉则留给北极狐和乌鸦。

夏季“无冰期”(ice-free season)是北极熊最艰难的时光——在哈德逊湾,这一时期通常持续 3~4 个月(约 7 月至 10 月)。
当无法捕猎海豹时,北极熊会进入“能量节约模式”:尽量少活动、少进食,依靠春季捕猎储存的脂肪生存,新陈代谢显著减缓,宛如“半休眠状态”。母熊尤其依赖脂肪维持怀孕或哺乳。

然而,随着气候变暖,海冰结得更晚、融得更早,熊的“饥饿期”被迫不断延长。越来越多北极熊体型消瘦,并不得不靠近人类社区。

那些此刻正“半休眠”的北极熊,究竟藏身何处?或许,就隐匿在我们明日将探访的国家公园某块岩石之后。

(小洁摄影)
带着这份温柔的悬念,我们离开PBI,漫步走回民宿。海风中,藏着无数等待被讲述的故事。
(完稿于2025年11月6日,美国亚特兰大)
(摄影:若敏、小宁、小洁、小宁、Shawna、海东、熊三只导游)








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Archiver|手机版|小黑屋|bbs.uscity365.com

GMT-5, 2025-11-7 17:02 , Processed in 0.062431 second(s), 19 queries 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5

© 2001-2025 Discuz! Team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